海洋碳封存与气候适应性国际系列研讨会得到联合国 “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 支持,由taptap真人娱乐焦念志院士发起并担任首席科学家的 “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Global ONCE)” 主办。
本系列研讨会涉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3(气候行动)、14(水下生物)及17(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
主题:依托生物地球化学 ARGO 浮标解析生物碳泵的构成机制(Using enhanced Biogeochemical ARGO float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s that make up the Biological Carbon Pump)
生物碳泵(BCP)是海洋固碳到储碳的核心生物过程,传统上认为其由有机颗粒的重力沉降驱动。然而,新证据表明,多种颗粒注入泵——包括物理性(如涡旋俯冲、混合层泵送)和生物性(如迁移泵、脂质泵)机制——将悬浮与沉降颗粒输运至深海,这些机制对碳输出的贡献总量可与生物重力泵相媲美。它们颠覆了传统的一维视角,且无法通过传统方法进行充分量化。
增强型生物地球化学ARGO浮标(BGC-Argo)是探索这些多维度泵送过程的关键工具,可提供颗粒场、输出通量与转化过程的高分辨率四维数据。通过精准解析颗粒注入泵的作用机制、时空变异性及固碳效率,BGC-Argo浮标正在重塑人类对生物碳泵的认知,有助于弥合中层海洋碳收支的不平衡,并优化全球气候预测模型。
主讲人:Philip Boyd
专家讨论成员:Adrian Martin, Jakob Weis
4. 专家介绍
Keynote Speaker: Philip Boyd

Philip Boyd教授先后于北威尔士大学学院(1984年)获得海洋学与海洋生物学联合荣誉理学学士学位,并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1990年)取得海洋微生物生态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聚焦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领域,主要探讨海洋浮游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及多重环境驱动因素的响应,重点关注大规模铁肥化及二氧化碳移除技术。通过整合野外实验、国际研究航次及跨学科研讨会,他深入探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如何影响并缓解气候变化。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研究者,他的学术贡献包括在《科学》和《自然》等顶级期刊上发表的重要论文。其工作荣获多项 prestigious 奖项,如美国湖沼与海洋学会颁发的约翰·马丁奖和哈钦森奖、A.G.亨茨曼奖以及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桂冠学者奖学金。他还当选为多个权威学会的会士,包括英国皇家学会、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以及湖沼与海洋学学会。
Panel Members: Adrian Martin, Jakob Weis

Adrian Martin
Adrian Martin博士在英国国家海洋中心担任研究员。他是BIO-Carbon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该项目由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资助,旨在弥补人类对海洋生物如何帮助碳储存认知不足的空白;此外他还主导了多个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项目。作为联合国"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黄昏带(Twilight Zone)海洋联合探测网络(JETZON)”的首席科学家,他致力于推动对海洋黄昏带的科学研究。黄昏带海洋环境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JETZON计划旨在通过科学认知为黄昏带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与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Jakob Weis
Jakob Weis博士于2024年获得生物海洋学博士学位,现任塔斯马尼亚大学海洋与南极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他的研究专注于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循环和浮游植物动力学,地理范围以南大洋和南极东部沿海冰间湖(polynyas)为重点。通过利用动物搭载传感器、BGC-Argo浮标和海洋水色卫星等自主平台的生物光学观测技术,他的工作旨在解析铁元素供给、浮游植物生理学与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关联。韦斯博士关于尘埃与野火引发的大气铁肥效应研究发表于《自然》、《地球物理研究快报》等高影响力期刊,并荣获包括AccelNet BioGeoSCAPES奖学金和海洋与南极研究所优秀博士论文奖。